佳冬鄉塭仔庄古早味鮪魚飯湯採訪報導
採訪/攝影/文字:葉正洋
屏東縣六堆觀光協會/理事長
佳冬鄉遊客服務中心/主任‧解說員
三級古蹟蕭家祖屋管理委員會/總幹事
認識塭子古早味鮪魚飯湯
在塭仔地區,早上清晨吃鮪魚飯湯,是討海人與現今養殖業的生活文化。早期塭仔以討海為主要生計,冬季期間再加上「捕鰻魚苗」為副業,添加收入。清晨出海捕魚前,最好的早餐料理,不是三明治、土司麵包,而是熱騰騰的鮪魚飯湯,這樣可以耐飢餓;相同的,冬季夜間捕撈鰻魚苗[1]的漁夫,清晨收工後,最佳的體力補充食物,就是一碗熱騰騰的鮪魚飯湯;現在不補漁,改養殖石斑了,透早4、5點要下漁塭網魚(抓魚)前,主家(塭主)會準備熱騰騰的鮪魚飯湯,先讓網漁人填飽肚子,因此一個小漁村竟然可發現4、5間店賣鮪魚飯湯。生活文化之由來,也是因應生活之需要而沉澱留傳下來。
[1]捕鰻苗是天氣越冷,漁獲量越多,鰻苗是自然野生資源,迄今仍不易完全由人工孵育,多數養殖戶知道,鰻魚生長在內陸江河,成熟出海繁殖並孵化成苗,每年11月初,鰻苗開始洄游經過台灣海域,近年受到天氣暖化影響,捕獲量普遍不佳。
(一)二代鮪魚飯湯/張媽媽鮪魚飯湯
到塭仔,問在地老一輩人,這裡的鮪魚飯湯經營最久的?有人會報你知--中興路280號。驅車到訪,就是找不到店名與招牌,只看到一個料理台標示著「鮪魚飯湯30」。
蘇美淑5年6班,是這家「沒招牌店」的負責人,做生意非常相當低調,剛進門要採訪她,沒那麼容易,還好,慢慢的表明來意,以及對佳冬鄉生活重建及發展文化觀光深度旅遊的想法,與她交換之後,美淑沒有再拒絕我們的採訪。
這家鮪魚飯湯,早先是由美淑的婆婆在經營,做了20餘年之後,民國88年傳承由媳婦(美淑)接手經營迄今,前後婆媳經營累計有30多年了。或許應該為這個老店取個名字了,向美淑提議用「二代飯湯古早味店」好嗎?聽起來倒蠻親切符合的,但美淑還是說,就叫「張媽媽鮪魚飯湯」,美淑的想法是:這個店起頭是婆婆經營出來的,婆家姓張,我也是她媳婦,所以用張媽媽的名稱;孝道的心與飲水思源,從現在年輕一輩來看,這些價值已經漸漸流失了,但卻從美淑這邊找回,讓訪問過程更添找回傳統價質的內涵,下回來塭仔,別忘了來嚐嚐這家古早味的鮪魚飯湯,大碗、料夠實在呦!
【照片02】一碗30元,內容有鮪魚、豬肉、芹菜、香菜...
【照片03】鮪魚先做汆燙處理,去除腥味
【照片04】再用人工剝絲處理,將大片魚塊,予以撥絲成細小片
【照片05】再來是將鮪魚細小片與豬肉一起焢煮.
【照片06】飯湯的湯頭要用大骨熬煮3個小時以上
(二)阿英古早味的店
阿英,鄭秋英5年3班,六根村客家人嫁來塭仔,早期與先生共同搭檔,先生做泥水師,她做小工,工作地點要時常變動,民國87年後,營建房屋市場低靡,泥水工作非常少,為了家庭生計,阿英自行摸索做生意,民國89年5月與婆婆(王陳悶)婆媳二人搭檔開了這間麵店,賣的是自己拿手的客家「面帕粄」及塭仔鮪魚飯湯。
婆婆每天清晨3點起來熬大骨湯,用漂流木與大灶來熬,火喉夠,湯頭才會出味,也比較省瓦斯,婆婆好客地的分享她的獨門經驗。下午婆婆會到海邊撿漂流木,今年婆婆78歲了,腳力比較不適合搬重物了,漂流木是前二年(98及99年)檢回儲放的。
98年八八水災,水淹塭仔庄一層樓高,阿英全部的生財器具都泡湯,災後停頓了二個月,阿英全家動起來,整理家園,整修面店後,於98年10月10日重新開張了,婆媳二人合作無間,展現出塭仔人積極勤奮與重建家園的生命韌性,懷念漂流木大灶燒出的香氣與古早味鮪魚飯湯?還有在閩南村吃道地的客家粄條味道?歡迎光臨中興路89號/阿英古早味的店。
【照片07】阿英的婆婆指出八八水災淹水高度
【照片08】婆婆去海邊撿回來的漂流木,做為焢大骨湯用,
歡迎 大家來品嘗美味的大骨飯湯
還有漂流木的味道呦!
以下為88水災後,阿英麵店自力重建之紀錄短片(導演:邱才彥老師)
PHASE 1 阿英麵店開張了!
PHASE 2 阿英麵店古早味鮪魚飯湯
(三)阿鸞飯湯、早餐店
林秀鸞5年4班,在塭仔出生,從小到大,大家都叫她阿鸞,因此,店名用阿鸞,也顯得格外親切。阿鸞結婚與先生在外打拼一陣子後,回鄉尋求發展。86年時受聘於林秀如的飯湯店幫忙,也學做鮪魚飯,後來林秀如另有工作發展,而將店面生財工具頂給阿鸞,阿鸞獨立經營這個店,除了古早味的鮪魚飯、鮪魚飯湯之外,也做現代的西點早餐,生意相當忙碌,先生黃光漢負責對外及採買,阿鸞負責店內,忙不過來,還需請人來幫忙,在小村子裡也算創造了就業機會。尤其是在一碗鮪魚飯湯仍然是30元的環境情況,經營之道,值得來此與阿鸞交流,吃碗特色的鮪魚飯湯,做個朋友。
【照片09】阿鸞的早餐店,價目表沒有鮪魚飯湯項目,但村子裡的人卻都會點這項(飯湯)
【照片10】阿鸞將撥絲處理過的鮪魚伴肉燥一起焢炒
留言列表